一條抱書河,曲水橫流,兩岸遍芳草
一座抱書橋,演繹古今,古城有傳說
抱書匯水裕溪河,現代一橋飛跨
信步間,水鄉故里景色多

巢湖城東有河,名抱書。

抱書河曲水彎流,一路芳草
四季見風景

城東南有岠嶂山、放王崗、旗山、鼓山
群山分布,有如一城門戶

逢雨季山洪,匯聚抱書河,再引流裕溪河
抱書河成為城中重要水利通道

抱書河畔橋多,附近有在建的裕溪河大橋,以及城區通往居巢經開區的城市道路上的抱書河橋,以及錯落河道上的小橋,還有歷史記載的抱書古橋。

站在抱書河一端望去,抱書河公路橋與在建中的裕溪河大橋相互錯落呼應。

抱書河畔,原為荒灘雜草之地。如今隨著城市公園逐漸落成,不僅美化了抱書周邊環境,也成為市民休閑之地。

原抱書石橋古有來歷。北宋宋哲元時期,朝中奸臣當道,巢州名賢呂士元,上疏懇切未報,后又屢試不第,歸自憤曰:“當今四害(蔡確、蔡卞、呂惠卿、章惇)不除,民患日深。吾等困老田園,與世無補。”乃抱書橋上,自投于河而死。后人思之,名此橋為抱書橋。

明萬歷年間,洪水沖毀抱書石橋。清康熙年間,有苦行僧仰慕呂士元人品,募捐復建起抱書橋,并在橋頭建庵設茶亭。

上世紀三十年代,因石橋難以負重,當地人們以巨石重新加固修砌,并以石獅傲立橋頭。抗戰時期,被日寇損毀。

隨著城市建設,過去城郊地,現已成為城中發展熱土。

抱書河一年年發生著變化,水質清澈,綠植環繞。

隨著水環境改善,抱書河成為城中垂釣悠閑之地。

隨著裕溪河上一橋飛跨,南北通途,抱書河地帶成為裕溪東岸要道。
新修起的抱書新橋水利閘門,成為引水灌流、城市防洪的控制地。

時光荏苒,城市變化多。抱書河畔今非昔比,隨著項目建設開工,基礎環境改善,一座城開始越來越宜居。湖城之美,細節有體會。
文/圖:楊鈞